根據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多年來的調查記錄,保護區約出現過 35科 170種鳥種以上,主要以水鳥為主,但因其鄰近山區又有大片樹林,所以也可以看到一些低海拔山鳥,相當難得。
無尾港是台灣北部重要的雁鴨度冬地之一,每年冬季有上千的水鴨在這裏過冬,其中以小水鴨數量最多,其次是花嘴鴨和琵嘴鴨,附近的水田和魚塭則有各種鷸行鳥科水鳥,樹林和旱田裏是一般平地的鳥類,新城溪口則常見到稀有的過境鳥及迷鳥出現,各季節的鳥況不同,變化甚大。
秋季(9月、10月、11月)
9月份起,除本地留鳥之外,小型的候鳥先鋒部隊黃鶺鴒和紅尾伯勞已經悄悄的到達,鷸行鳥科水鳥也來了一些,只是數量並不多,中旬以後,數量和種類逐漸增加,到了下旬,整個無尾港熱鬧了起來,第一批小水鴨和白眉鴨到達,天空中也可見一群一群的家燕,其中絕大部份的白眉鴨會繼續再往南方飛去。
10月份,四處可見紅尾伯勞停棲於樹枝頂上,灰鶺鴒則常出現在步道上,水田裏黃鶺鴒數量大增,無尾港水域內鴨子的數量也持續增加。10月下旬,已經可以看到數百隻的小水鴨了,花嘴鴨、尖尾鴨、琵嘴鴨都到了,大型的鷺鷥像大白鷺、蒼鷺…等,還有鸕鶿也在樹林上出現。
11月是秋季候鳥過境的最高潮,雁鴨有十餘種,數量有數千隻之多,如赤頸鴨、赤膀鴨、澤鳧、磯鷃等潛鴨類也紛紛光臨;鷸行鳥科水鳥也有十餘種,準備過冬的鷺鷥站滿了防風林,走在林中的賞鳥步道上,靜靜的聽鳥音仔細找找,可以發現各種難得一見的鶯鳥,像短翅樹鶯、極北柳鶯、黃眉柳鶯、短尾鶯…等,是台灣最佳的賞鶯據點之一。
冬季(12月、1月、2月)
過境鳥走了之後,12月份鴨子的數量維持穩定,這時期,公鴨仍為非繁殖羽,看起來很像母鴨,乍看之下,您會以為母鴨比公鴨 多,讓人產生錯覺,以為全是母鴨。 整個冬季,宜蘭縣境內的雁鴨會四處棲息、覓食,有時成群的水鴨在澳仔角附近的海面上棲息,隨波浪起伏,是相當難得一見的景觀。 在這個時期,各種鷸行鳥及鶯鳥仍不斷過境,鶇科及巫鳥科的鳥種來得較晚,此時才剛剛到達,赤腹鶇、白腹鶇、班點鶇、黑臉巫鳥是常見的鳥種。12月也是稀有鳥及迷鳥出現機率最高的月份,有興趣的鳥友該多加把握。
1月份水鳥的種類和數量已穩定,沒有太大的變化,倒是在寒流來襲時,有可能看到一些中低海拔降遷下來避寒的山鳥,像青背山雀、綠鳩…等。下旬起部分小水鴨、琵嘴鴨、尖尾鴨的公鴨已經嗅到春天的氣息,開始換繁殖羽了。
2月份所有雁鴨的羽色已煥然一新,是觀賞水鴨最佳的月份,您會發現牠們正忙著進食,儲備北返所需的體能,短短一個月,牠們的體重可以增加三成以上。
春季(3月、4月、5月)
3月是雁鴨北返中國東北或西伯利亞繁殖的日子,回到繁殖地後,牠們必需在下雪之前,完成配對、孵蛋、育雛到雛鳥能獨立飛行的任務,再一起南下度冬,太弱的個體就會被自然淘汱。
到3月下旬各種雁鴨已剩不到一半了,3月下旬另一種過境無尾港的鳥類是灰面鵟鷹,只是牠們多從高空通過,較難發現。
4月份是其他候鳥北返過境的高潮,以鷸行鳥科為主,北返的鷸行鳥都已換上亮麗的繁殖羽,比秋季南下時更美,也更容易辨認,但因無尾港附近水田都已耕作,建議可到附近的淺水魚塭或到新城溪口觀賞。家燕也在這個月大量過境,一群群向北飛去持續不停,數量難以計算。
4月也是許多夏候鳥到達的月份,月初就可以聽到中杜鵑類似吹竹筒之鳴聲〔不不-不不〕,牠們常停在林梢或電線上,不難發現,番鵑、栗小鷺、黃小鷺也常出現。這個月也是留鳥的繁殖季節,留鳥中的白腹秧雞及彩鷸,開始晝夜不停地鳴叫,徵求愛侶。
褐頭鷦鶯成雙成對出沒於草叢間,五色鳥在樹幹上啄了一個洞,將愛的小窩築於樹洞之中,小鷿鵜替背著小小鷿鵜在無尾港內覓食,棕背伯勞站在枝頭模仿其他鳥的叫聲,吱吱喳喳不停的唱著。
5月份梅雨季來臨,雁鴨只剩下極少數,鷸行鳥也少了,走得最晚的大白鷺、蒼鷺及鸕鶿現在還有一些,在天候不佳的情形下,步道兩旁的樹林裏偶有難得一見的鶲、鶯、鴝或巫鳥會被發現,值得嚐試一下。
夏季(6月、7月、8月)
6月以後,天氣已相當炎熱,冬候鳥早已北返,但仍有機會見到少數滯留的大白鷺和蒼鷺,此時新城溪口及附近海面,鷗科鳥類成群飛舞,相當活躍。烏秋、白腹秧雞、紅冠水雞等留鳥,都會帶著牠們的小寶貝外出覓食,近年來還發現有部份花嘴鴨留在無尾港繁殖,運氣好時,也許可以看到花嘴鴨帶小鴨出遊的感人畫面,誰說夏季是賞鳥淡季。